崇祯三年六月二十六日,
接到兵部公文后,王成跟随杨国柱等人一起前往京城觐见皇帝。
除了王成之外,还有马强、徐亮、林峰、周毅等几十名有功将士。
不止上西路,其他各路也各自有不少人一起进京受封。
当然他们知道自己是沾了王成的光,
当初要不是王成分了一半的军功给他们,估计这会儿还在家里瑟瑟发抖的等待朝廷治罪呢,哪还有今天这般风光。
宣府众人这次都受了王成的恩惠,再加上此次进京封赏之后王成必然再次高升,到时候就是众人的上司了。
众人都自觉的降低一分,言语间虽是亲热,却多有敬意。
就连杨国柱的亲将,那憨憨的杨忠似乎也灵光了起来,
对着王成一口一个王将军,再也不似以往那般老弟前老弟后的啦。
王成自然是察觉出众人的异样,知道这事和杨国柱脱不了干系,
其他人不敢说,那杨忠今天的表现绝对是杨国柱的意思。
王成看向杨国柱,杨国柱只是微微一笑。
杨国柱的用意王成大概了解,虽然不是很认同,不过还是心领了好意。
一行人一路上有说有笑,单调的旅途就不觉乏味了,
不知不觉众人便来到了天子脚下。
在有司官员的引领下,众人来到预备好的馆舍休息。
刚准备用饭,就闻报有内监前来宣旨,原来是皇帝召见杨国柱及王成。
二人只好忍着饥饿,随着内监前去面见皇帝。
一路上二人跟在前来传召的小太监后面,也不多言语。
只在心中思索着面见应对时要说的话。
不过这小太监似乎很是热情,话总是说不完似的。
不一时便来到了武英殿外,小太监让二人跪在殿外候着,自己进殿通传去了。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就在他二人跪的两人发麻渐渐要失去知觉的时候,
殿门开了一角,一个大约是头头的太监跑了过来,让他们赶快进去。
言语中似乎还在埋怨他们怎么来的这么晚。
这时候杨国柱和王成才反应过来,难怪那小太监话那么多呢。
原来他二人在不知觉间得罪了小鬼。
二人相视苦笑,来的时候一心只想着如何糊弄,不是,是如何回答皇帝的询问,压根就没想到小太监那一茬。
怎么办呢,亡羊补牢吧。
王成一个健步跟了上去,拉住了那太监的手,手袖中掏出一个二十两的金元宝悄悄的递了过去。
那太监也是精与此道之人,哪还不知王成所为何事,
也没声张,也没推辞,不过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元宝,顺溜的揣进了兜里。
一套动作,可谓行云流水,看的王成叹为观止,钦佩之情由人心生。
那太监接过之后,像无事似的继续领着二人入殿,只是在二人侧身之时,在耳边轻语道,
“陛下甚喜”。
杨国柱、王成进的殿内,只见崇祯端坐御座之上,下面还站着几位大臣。
这几位王成都打过照面,有的还是刚刚才打过照面的。
他们分别是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周延儒、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何如宠、
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钱向坤、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温体仁、
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吴宗达。
几位阁臣对杨、王二人似乎视而不见,
眼观鼻鼻观心的像木头人一样侍立在那里。
杨国柱、王成行礼之后,崇祯语气温和的让二人起身。
皇帝盯着二人仔细的看了很久也不说话,
二人不知皇帝意欲何为,心中有些毛毛的,站立在那里,丝毫不敢动作。
“哈哈哈哈”崇祯大小起来,
“二位爱卿不要紧张嘛,随意点。”
“我去,紧张不是你搞出来的么”王成腹诽不已,心道,
“这上位者总爱搞这种不怒自威的花招。
不过你这玩的也太低级了,跟你爷爷的爷爷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我现在心里是一点也没怕呢。”
心中虽然如此想,不过表现出来还得配合点诚惶诚恐的样子是最好,
谁叫皇帝最爱臣子这表情了。
“谢,陛下。”二人赶紧谢恩,话语还自带点颤音,似乎是激动造成的。
“杨爱卿,王爱卿,你二人是我大明的大功臣,有你二人镇守边关,朕无忧也。”
“陛下如此赞誉,臣等愧不敢当。”
说着杨国柱就要跪下,王成一看赶紧跟上,不过心里还是有些不爽,
“这每次见皇帝都有收获,可就是太费膝盖了,
这老杨看起来,还蛮乐呵的呢,真是的。”
“爱卿不必多礼,快平身吧。”
在王成等人跪下去的一刻就传来了皇帝亲切的声音。
“杨爱卿,你此次御敌有功,今后宣府之事朕就摆脱与你了。”
“臣谢陛下隆恩,臣必当鞠躬尽瘁,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杨国柱说着说着眼泪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王成看到后,不由的在心里给他点了个赞,
“绝对的影帝级别呀,我得多学学才行。”
看来杨国柱应该是原位不动,估计是在爵位上做文章。
这和之前杨国柱、王成他们商议的情况是一致的。
听到皇帝亲口说出,二人的心里大石头落地了。
其实他二人最怕的就是挪窝了。
两人都是刚刚扎根宣镇,还没开花结果呢,要是被调走了,哭都没地哭去。
为此二人还走了周延儒的路子,今天看来,钱没白花呀。
“王成,你很好。”
崇祯大声说了一句,之后就没得声音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