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故宫记忆(49)
故宫藏传佛教文物方面的研究,从大的方面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藏传佛教艺术方面,结合馆藏资源,研究成果集中于对藏传佛教尊神的研究及造像风格的论述。
第二类,则是在故宫藏传佛教文化方面,包括对宫廷藏传佛教建筑、故宫藏传佛教历史的探讨。
之前, 苏亦研究的故宫佛堂以及故宫藏传佛教历史都属于故宫藏传佛教文化范畴。
这个方面,他比较有把握,因此,一开始都是从故宫藏传佛教文化方面入手。
然而,朱家溍先生写的《故宫所藏明清两代有关XZ的文物》,则是属于第一类。
主要还是藏传佛教艺术方面。
实话实说,赵川反而对这方面,没啥研究, 他前世读研,也不是专攻文物学方向。
因此,拿对方的文章过来看,一知半解之间,苏亦就怂恿张闵带着他去研究室拜访朱家溍先生了。
建国,以后故宫博物院各个部门多次调整。
五六十年代部分就不说了,先说七十年代。
1971年确定的院内机构设:政工组、办公室、陈列保管部、群众工作部、明清档案部、古建管理部、行政处。
然而,过了两年,也就是1973年,故宫机构再次调整为:办公室、群众工作部、明清档案部、古建管理部、行政部不动,另设警保处、研究室和临时党委办公室,陈列保管部合为业务部。
这两次机构调整,实话实说,没啥变化。
无非就是把陈列保管部合为业务部,政工部变成临时党委办公室。
然后还多了一个警报处。
那么之前,故宫就没有警卫了吗?
并非如此,只不过早年间,故宫一度又公安部保护, 接着又由军方保护。
乱糟糟的, 到了73年,才正式成立警报处,故宫的安全才由故宫负责。
这些不是重点,苏亦对这些了解也不多。
如果学过博物馆学相关课程,那么很容易就知道,中国博物馆的机构设置,分业务和行政两大部门。
业务管理机构,一般设立保管、陈列、群众工作3个部门。
保管部负责文物、标本的征集、整理、研究、鉴定和科学保管、修复等工作;
陈列部负责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研究、设计、制作、布置等工作;
群众工作部负责接待观众、组织观众、陈列室讲解等工作。
一些规模较大的博物馆建有图书资料室,并把保管部中的文物修复工作划出,组建技术部;
为加强科研工作,还组建研究室。
少数大型历史博物馆,则建有考古部。
好巧,除了后来成立的考古部门,以上这些部门,故宫博物院全部都有。
无非就是把陈列跟保管两个部门合二为一吧了。
但是,群众工作部门,并不可少。
讲了那么多,无非就是理清故宫博物院的各个机构以及职能。
然后顺便吐出研究室的作用。
故宫的文物专家, 一般都是在业务部门,研究室也是其中之一。
因为是主动出击,苏亦跟张闵,很容易就见到朱家溍先生。
朱家溍先生跟陈桥馆长还有刘北汜先生都是一代人,六十多数的样子。
是正儿八经的故宫老专家。
也是现在故宫主要的业务骨干。
见到张闵跟苏亦登门拜访,老先生多少有些意外,望着苏亦道,“你就是北大的苏亦同学?”
显然,苏亦这段时间在故宫编辑组实习,老先生是知道的。
多少让苏亦有些意外,“朱先生好,我就是苏亦,今年刚刚考上北大考古专业的研究生,跟随宿白先生学习。”
老先生很客气,“小伙子,好样的。”
说着,又问,“小伙子,今年多大了,有十八了吗?”
苏亦摇头,“15,快16了。”
老先生感慨,“果然,是少年英才啊。”
这话一出来,就是很高的评价了。
少年英才?
历史上的少年英才,每一个都是时代骄子啊。
苏亦哪里敢应,“不敢当,就是运气好,当不得起先生如此秒赞。”
朱家溍先生发出爽朗的笑声,“小伙子不错,真不错,刘北汜先生好眼光,竟然能够把你拐骗来我们故宫实习,也不容易。”
拉完家常,他才问,“你们俩位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张闵望着苏亦,“主要是小苏,他听说朱老您是故宫藏传佛教文物方面的权威,所有想要过来拜访您。”
朱家溍先生恍然,哑然失笑,“什么权威专家啊,当不起这样的称呼,就是凑趣,恰好研究这个方面。”
说着,他望向苏亦,“小苏,是看过我的当年写的文章了吧?”
苏亦点了点头,“嗯,是的,来之前旧看过您的《故宫所藏明清两代有关XZ的文物》,因为的研究方向是佛教考古,恰好,导师宿白先生让我关注一下故宫藏传佛教文物,还让我有空就过来拜访你,只不过前段时间有些忙,今日才能抽空来找朱先生,希望您不要见怪。”
朱家溍先生摆了摆手,“我这个老头子,天天都躲在在深宫旧院里面,有什么好见怪的,倒是你导师季庚先生有心了。”
其实,苏亦前面的话,就是胡说八道。
宿白先生并未跟他提及朱家溍先生,都是他前几日查资料才找到《故宫所藏明清两代有关XZ的文物》这篇文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