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朱棣看向朱高炽俩人道:“你俩等他回京,就去他府上打秋风,就说我准许的,你们给我刮他一层油出来。”
朱高炽大喜。
他不得朱棣宠爱,不敢也不愿收取臣下的什么好处,更没有经营什么营生,可整个太子府都要他养着,他实在是太穷了。
如今朱棣让他去找甄武打秋风,简直是心花怒放。
当即朱高炽就忍不住了:“二弟,你再让我瞧瞧,我看看占城这次送的都是什么,想必姐夫见到好东西也不会错过,我瞧着帮你大嫂挑两件好东西。”
嗯?
朱高煦撇了一眼朱高炽,瞧这家伙给乐的。
这老大也太没出息了吧。
……
等到第二日朝会,朱棣便把占城之事提了出来,这一下让所有的朝臣都措手不及,用朱棣的话说,占城是咱大明比较听话的小老弟,如今好不容易求到咱们头上,咱得帮,而且清理海盗对咱大明的东南沿海也是一件好事,这种一箭双雕的事情凭什么不做。
蔡庆等人简直懵了。
他们准备了好久的说辞,这一刻完全用不上。
谁能想到突然冒出个占城来。
不过,他们这群千军万马闯科举考出来的官员,反应能力倒真不错,当即在心中重新组织起语言,然后在朝堂上反对了起来。
有一人开口,其他人就有更多的时间准备。
一时间,一个接一个的开口,竟然形成了一片反对的浪潮。
朱棣对此有些惊讶,这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他没想到兴舟下海一事,遇到的阻力竟然比出征安南大了许多倍,看来这才是戳到了他们的痛处啊。
他的脸色渐渐的黑了起来。
蔡庆这个时候站在朝堂之上,恍若未觉的正洋洋洒洒的大说特说:“陛下,如今我大明刚刚平定安南,实在不宜再兴兵戈,而海盗之患自古便有,杀不胜杀,即便如今清剿了海盗,可不出两年,海盗必然再次泛滥,我大明何须多此一举劳民伤财呢,更何况洪武年间,我朝太祖皇帝便有海禁前策,这些年下来,效果颇佳,海盗亦不敢强犯我大明,陛下何故为了占城,违背太祖前训,贸然更改海洋之策呢?”
说到最后,蔡庆甚至还朗声的质问朱棣道:“陛下难不成是那好大喜功之君?”
其他人见状也附和道:“求陛下收敛好战之心,与民更始。”
朱棣看着堂下黑压压的跪下的那片人,眸光中闪起了杀意。
什么叫好大喜功?!
什么叫好战之心?!
张武不乐意别人这么违背朱棣,站出来质问蔡庆道:“蔡侍郎,什么时候清剿海盗也成错事了,官杀贼,天地公理,怎么在你们嘴里就变了味了呢,我张武没你学问高,不懂你的那些花花肠子,但是我却晓得海上有盗贼,我大明就该为天下万民灭了这帮海盗,还海洋一片清明。”
蔡庆淡然一笑道:“清剿海盗自然不是错事,但却要分情况,我大明如若要清剿海盗,绝不是为了什么占城,定然要为了我大明的臣民,可如今我大明臣民尚未受到侵犯,海禁之策又效果颇佳,何以非要大兴兵戈,难道侯爷手下的兵卒不是娘生爹养的吗?只晓得让他们送死搏杀吗?”
张武顿时被气了够呛,红着眼就想上前给蔡庆两拳,不过身子刚刚一动,就被身边人连忙拉住了。
朝党之上因此更乱了起来。
朱棣见状,怒喝了一声退朝,便甩袖率先离去。
……
之后的几日,每日早朝都会为了是否兴舟剿灭海盗一事吵的不可开交,每天朱棣从朝堂上回去后,都要大发雷霆。
海盗海盗。
他难不成打个海盗也要被这群反对的玩意儿,骂成昏君一个吗?
天下还真他娘的没有说理的地方了。
怎么对错也能由他们定下标准了。
而这个时候,甄武他们已经回到了广西,到了这里后,甄武需要把这次出征兵卒的奖赏发下去,也需要安排各地的兵卒有序的返回各自的卫所之中,所以一时间忙碌了起来。
然而,就当他快要忙完这些事情后,柳升突然找了过来。
“国公,您之前不是让水军的弟兄们,关注着点海上的情况吗,安南那边的兄弟们传来了一个消息,说是恰巧瞧见了一伙船队。”
“海盗?”甄武挑眉问道。
“不是。”
柳升摇了摇头道:“有弟兄乘小船摸过去,发现是一队商船,而且看服装还是咱大明的人。”
“呵。”
甄武突然来了兴趣,放下手中的活,看向了柳升:“好家伙,这伙走私船真是好胆,这种天气下也敢行商,也不怕死在海上。”
“这有啥。”
柳升撇嘴道:“这些人为了钱什么不敢干呢,我之前还听水军的弟兄们说过,这些走私的船队,不仅会给海盗交利钱,甚至有些昧良心的为了讨好海盗,还给海盗们输送情报,方便一些海盗上岸劫掠呢。”
说到这里,柳升问道:“国公,咱大明如今施行的可是海禁,臣民寸板不可下海,咱如今既然瞧见了,要不要抓了他们,我让人远远跟着呢,只要您点头,不出几日绝对给他们来个一网打尽,说不定顺藤摸瓜还能查出一些人来。”
“你想得太简单了。”甄武说道:“这些人敢走私,就不会让你那么容易顺藤摸瓜的查出什么的,不过…把这些人收拾了倒也可以,多少能出一口恶气,这些自私自利的狗玩意,有一个算一个,杀光了也不过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