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着这样一股香气,让人不由地有种心神宁静的感觉。
整个御书房的陈设、装饰都充满着皇家的气派与威严。
只不过这御书房,众位学生并没有心情去欣赏。
他们的目光都直勾勾地注视起视频画面里御书房的两道身影。
一人为刘基,一人为朱元璋。
“先生,觉得杨宪此人才能如何?”
朱元璋不紧不慢地说道。
“回禀陛下,杨宪的才能,你我有目共睹。尤其是当年在与陈友谅、张士诚等各路枭雄周旋时,杨宪进退有度,表现出色。杨宪当有宰相之才!”
刘基回答道。
这样的回答,却让朱元璋眼前一亮。
“先生,你这是在为你的学生杨宪说好话吗?”
朱元璋语气玩味。
对于杨宪的才能他心知肚明。
“陛下,微臣话还没说话。杨宪是有宰相之才,可却没有宰相的度量。杨宪有相才,无相器!”
刘基声音洪亮、掷地有声。
朱元璋眼珠子转遛了一下,却没有多说什么。
很快,这一对君臣又讨论起了扬州。
就在前不久。
朱元璋巡视扬州。
扬州百姓日子过得太惨了,饿殍遍地、尸横片野!
尤其是那一堆又一堆的累累白骨,真就是让朱元璋触目惊心。
不!
扬州哪还有多少百姓!
如今的扬州,只剩下可怜的18户人家和21棵活着的树!
一切只因战乱。
战乱让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亡!
一想到这些时,朱元璋一颗心都特别难受。
也因此。
这一回他是与刘基商量,派遣朝中那一位臣子去治理扬州。
“陛下,心中已有答案了,何必要问微臣。”
刘基开口说道。
“果然,什么事情都瞒不过先生。”
朱元璋感叹一声。
就如同刘基所说,他心中已有人选。
他准备派遣杨宪治理扬州,也算是让杨宪一展才能。
届时,他才能够继续提拔杨宪。
不久后。
刘基告辞离开。
朱元璋默默一人坐在御书房的龙椅上。
“依照先生之意,杨宪不可大用,可若咱偏偏要重用杨宪呢?”
朱元璋口中呢喃自语,眼神微眯。
霎时间。
观看视频画面的学生都有些懵了。
“朱元璋这是在作死吗?”
“只是,朱元璋为何想着重用杨宪?”
“难道,这其中又是帝王心术吗?”
“朱元璋的心思,我们真是揣测不明白。”
……
众人感叹连连。
“唰唰!”
却有很多学生,将充满求知欲的眼神落在班主任张国飞身上。
显然,他们想要通过张国飞之口,了解朱元璋这般做的意图。
提拔杨宪这是为什么?
“这与帝王心术有关。帝王心术所讲究乃是权衡之道。杨宪,这明显就不是与李善长等淮西人士是一伙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你们可别忘记了,杨宪被朱元璋任命为“检校”,所以朱元璋想提拔杨宪,是想着将来把杨宪安排到重要机构。从而,监视那些朝中重臣的一举一动。”
“说来说去,朱元璋这还是疑心重了,对臣子们不放心。”
张国飞向着学生们娓娓道来他的分析。
顿时间。
每一位学生脸颊上都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被张国飞这么一点拨,他们算是彻底明白了。
视频画面还在继续。
却是过去两日。
旨意下达,杨宪准备前去扬州赴任。
只是临行前,他却是前来拜见他的老师刘基。
应天,刘府厅堂。
“老师,我此番前去扬州上任知府,不知道老师有什么话叮嘱我的吗?”
杨宪语气恭敬。
“脚踏实地,别急功近利。”
刘基简单地说了一句话。
“老师的话,我记住了。”
杨宪重重点头。
说罢。
杨宪告辞离开。
见到杨宪这般匆匆离开的模样。
刘基摇了摇头,苦笑连连。
“杨宪,你当真是记住了?这就如此急匆匆离开了?”
说罢。
刘基眼眸中闪烁过一抹浓浓的失望。
对于他这一位学生杨宪,他很失望。
一直以来,他都想让杨宪踏踏实实做事。
只可惜。
杨宪根本就不想踏实办事,只想着加官进爵!
“杨宪,你太急了,你这样会招惹来杀身之祸的!”
刘基面容平静。
但很快,他脸庞上又浮现起无奈之色。
他今早向陛下请辞,想告老还乡。
可陛下却是不准许。
不过数天光景。
杨宪与随从手下官员们抵达扬州。
一到了扬州,所见之处尽是百废待兴的场面。
土地荒芜,断壁残垣,就是百姓都衣衫褴褛、饿地奄奄一息。
以及,能够见到扬州地界处处都堆满了森森白骨。
这扬州分明就是一片死气沉沉之地!
目睹到这样的场面,杨宪倒也没有太慌张,来时对于扬州的一些基本情况,他就已心中有数。
不久后。
杨宪召集随行手下官员们,说起了他精心准备已久的三年计划。
“第一年,我要扬州复耕一半农田,第二年我要复耕所有农田,第三年我要让扬州恢复正常的年景!!!”
面对众位随行官员,杨宪意气风发。
“这……”
这些大大小小的随行官员们都懵了,只觉得杨宪所说的话,真就是有些天方夜谭了。
三年让扬州正常运转,这根本就不可能!
“尔等不相信本府的话?”
见到众位官员的质疑表情,杨宪直接摆出一副官架子出来。
他的官威一经展现,众位随行官员脑袋瓜就像拨浪鼓似的,连连不停摇头。
“下官不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