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点了点头,乔行简所说意思便是严格升迁制度,为了抑制侥幸得官和越级提升。
既不能让真正有能力的臣子凭资历慢慢熬到老,又不能让那些权贵一步登天,做官都要先从州县开始,脚踏实地,一步步干起来的才能入朝为朝官,当前没有地方经验的朝官,也必须去地方州县为官之后才能升迁。
那么官员是否有‘能力’就要看其在地方的政绩如何了。这与左相崔与之提出以能力考核而不是以资历考核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知政事葛洪出列,禀道:“陛下,欲澄清吏治需减少官吏权摄,内地如缺州县官,必须由现任官出阙;出任两任通判者其中一任必须到两广四川等偏远地区为官,确保官阙不再权摄。”
所谓权摄就是不够任职资格者代理为官,因此荒凉偏远地方的官缺却无人问津、躲避不及,肥差遣官员们挤破头,争着去打点抢官,资历不够的官员就可以‘权’来低官高任,官员队伍因而膨胀。
“可!”皇帝点点头。
葛洪继续道:“澄清吏治之重便是去冗官,这边去冗官,可那一边官员又层出不穷,故此繁冗不去。朝廷需节制取士人数。”
他说的是再怎么去冗官,但每年的科举考试又有许多进士进入官场,那么这官员体系还是庞大,需要减少科举入取人数。
皇帝闻言,略有所思,问道:“如今每科取士几人?”
“约六百人上下。”葛洪应道。
宋朝太祖时期,通过科举选官并不多,每次科举选十几个进士为官是常有的事情。之后历代帝王开始不断扩招取士,人数扩大到了十倍,十几倍,甚至是几十倍。
北宋疆土除了燕云十六州,基本覆盖了中原故土,共设二十四个路,南渡之后,大宋所辖面积缩小,哪怕加上这些年忠义军控制的山东地区(京东东路),也不过十七个路。但每科进士人数依然不断扩招,也使得官员体系显得越来越冗杂。
“每科上限取四百五十人如何?”皇帝问道。
几个宰执纷纷点头。
“还有什么?”皇帝问道。
参知政事郑清之出列:“请陛下罢黜堂除陋规。堂除之阙返还吏部之后,才可赴选调者无淹滞,合资格者得美阙。”
郑清之所说“堂除”,便是宋朝的京官、选人一般由吏部选差,其有特殊勋劳者,得由政事堂直接奏注差遣。可是史弥远专权时期,堂除便称为宰相专权的政治陋规,宰相可以直接凭关系任意安排差遣,完全打乱了吏部的正常考核。
尤其是韩侂胄、史弥远专权时期,在任用官员方面一手遮天。曾经有一个名叫陈自强的官员托庇韩侂胄的权势,数年间即由选人飞升为宰相,这一奇迹,也使得任选官员的磨勘制度,成了一纸没有任何实际效用的空文。
皇帝对几个宰执的配合很满意,觉得并没有如他未亲政之时想得那么难。宰执们又讨论许久,皇帝吩咐左相崔与之将所有要点记录并拟定新考功条法。
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宣缯,见澄清吏治之事告一段路,出列禀道:“陛下,闽中盗贼并起、平了又叛、屡平不息,久乱民生凋敝,请陛下择良将平乱。”
闽中之乱已经持续一段日子了,皇帝召见李宗勉之时,也听到过。他转头问道:“记得崔相公两广、闽中为官多年,可知为何这匪乱屡平不息?”
崔与之道:“闽中土狭民稠,每岁粮产不足,只能从临近州府购进,一旦临近受灾,闽中便危急。近年会子滥发,米价飞涨,苛捐杂税又滥发民力,盗贼便四起,福州前临大海,多山林之地,为贼之渊薮,故平之不易,即便官军平息一处,另一处又反,故此屡平不息。”
这次闽中之乱在福建福州府附近,大贼寇晏彪招聚十几座山寨,共同组建闽中反叛军,一个月前就开始分批潜往福州城外的山中,数日前突然出兵攻打福州府。
反叛军首领晏彪,自称“龙虎神将”,在闽中一带声名鹊起,那些先被会子盘剥,买不起粮食,又被官府强迫劳役的百姓纷纷造反,响应龙虎神将的号召,抢福州的行商、米行、甚至官方的府库。
而维护地方治安的朝廷兵马久疏战阵,竟然被这些乌合之众所击败,要不是福州府城的城墙还算厚实,后果不堪设想,围城数日后,龙虎神将晏彪见援兵来了,也不恋战,转去祸害其它州县,朝廷兵马始终无法找到其主力将其歼灭。
宣缯继续禀道:“陛下,闽中贼首晏彪根基深厚、颇得民心,却又妖言惑众、自称龙虎神将,还使人传播他的揭帖,反意昭然,而福州府为福建路腹心所在,路中守军已败坏,无力讨贼,请朝廷择将派兵前去平叛,若不尽早平定,匪乱蔓延,将一发不可收拾……”
“枢密院选将!”皇帝点点头吩咐。
福建路的正规军居然打不过一群农民、山民组成的土匪,皇帝心头震动,这军制体系也已经到了不得不整顿的时候了。
待会议结束回到宫里,赵与芮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但第一件事还是带着皇后去拜见太后。每日晨昏省定中按规矩皇帝需要表现出足够的孝心,太后也得流露出足够的慈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