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川上将神色严肃的想了一下,欠身回禀道; “观景先生,这场发生在德意志民族内部的战争,最好的参考例子就是几年前刚刚结束的北美战争,必将会对欧洲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我印象中的德意志人,性格严谨刻板而专注,是最优秀的白人兵源之一。
这一场战争
普鲁士王国以有备打无备,赢面更大一些。
但考虑到欧洲各国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存在的变数多多,一旦战争短时间无法奠定胜局,拖延下去欧洲大国插手干预,将对普鲁士王国极为不利。
可以说,这是一场赌上国运的军事冒险。
我本人对战争的残酷性有着充分心里准备,从纸面军事力量上看,普鲁士王国队优势并不明显,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
普鲁士方面能够集结的总兵力约为60~63万人,而奥地利帝国方面集结的总兵力约为60万左右,可能多一点也可能少一点,大致是在这个范围。
作为进攻一方,普鲁士方面能够动用的兵力稍显单薄,这是我较为担心的事情。”
孙子兵法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
兵力优势在现代战争中,依然是前线将帅最重视的方面,仅以北美战争为例; 在历次会战中
大唐帝国高级将帅总是竭尽所能的调集兵力,形成局部兵力优势。并且大量使用白人俘虏编成的仆从军炮灰,不断冲击美军阵地,通过反复拉锯战斗消耗其有生力量和战斗力,最终才能赢得战役胜利。
作为率先发起进攻的一方,普鲁士王国军队并没有兵力优势,这是陈川上将深感隐忧的一个方面。
而且奥地利帝国及其盟友处于内线作战,占据天然的地理优势,可以方便的调动兵力补充战线,这对普鲁士王国可不是好消息。
“确实如此啊!”李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马车外长长的行军队列中。
这是一个向西里西亚边境线开进的普鲁士军队,大约有数千人的规模,正在沿着道路向前进发。
士兵们保持着高昂的斗志,昂首阔步的全副武装行进,一路上高唱着充满德意志民族风格的歌曲,铁流滚滚的一路向前。
马车超越了步行中的士兵队列,李察收回自己的目光,重新坐回到柔软的位置上,沉吟了下说道; “我的上将先生,不能单纯从军事角度看待问题。普鲁士王国为了准备这一战等待的太久了,全国从上到下战意昂扬,倾尽全力要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而在奥地利和他的盟友那里,无疑低估了普鲁士人的决心。”
听到陛下对普鲁士王国军队如此高的评价,陈川上将神色凝重的向窗外看去,然后沉默了……
5月底的欧洲战云密布,各国都在调兵遣将中。
奥地利帝国及其盟友邦国处于内线阵地,其骑兵和炮兵都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并便于内线机动作战。
基于此
奥地利帝国准备以消极防御等待对方进攻,通过坚固防御给予胆敢来犯的普军以迎头痛击,消耗敌人实力的同时给自己赢得更多的军事动员时间。
奥方参谋总部认为
这样可以延缓战争的进程,并且把战争拖入僵持阶段。
在此期间,奥地利帝国及其盟友可以加速扩充兵力,积蓄力量,然后施行反击,以优势兵力一举击败敢于进犯的普军。
由于普鲁士王国和意大利王国形成实质性的军事同盟,奥地利军队被迫实施两线作战。
奥军将其兵力分为2个军团:
一个偏军是以8万人编成南方军团,对付意大利军队。
其余奥军主力编成北方军团,专心对付实力强劲的普鲁士军队,争取在防御作战中予敌沉重打击。
北方军团获得萨克森军增援后,兵力达28.9万人,由贝奈德克将军统一指挥,迅速在奥地利北部的摩拉维亚境内集结,准备抵御普军从西里西亚南下进攻。
至6月伊始
普奥双方大军云集边境,黑压压的野战营帐一眼望不到边,剑拔弩张对峙,战争的氛围浓烈到无以复加。
在北部波西米亚宽达250公里的正面主战场上,普鲁士王国军队三个军团一字排开,总数近30万人。
这其中
易北河军团由赫尔瓦特·毕腾菲尔德将军指挥,约5.6万人,在莱比锡东西一线展开,伺机出击。
第1军团由腓特烈·卡尔亲王指挥,兵力总计约9.3万人,在易北河以东至格尔利次一线展开,将会对奥地利帝国的盟军实施打击,消除其羽翼。
第2军团主力,由王太子腓特烈-威廉指挥,约16.7万人,在格尔利次以东至奥得河一带集结,是计划中的主要突击方向。
“陈将军阁下,这将是德意志民族的统一之战,意义极为重大,我很想听听您的忠告。”毛奇将军站在高高的山岭上,俯瞰着远方敌军阵营说道。
陈川上将闻言放下手中的单筒望远镜,神色认真的说道; “参谋总长阁下; 既然贵军已经下定了作战决心,目标明确,主力军队运动到位了,那么还犹豫什么?
现在就应该趁敌立足未稳之际,果断的发起猛烈而不间断的攻击,让奥地利人尝尝厉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