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的紧张交易,陈朝璘的第一批资金已经到账,他盘点了一下自己的家底。
绿树证券那边,2000万桶原油的看涨期权行权完毕,陈朝璘共计回收现金3.8亿美刀。
布油期货上的持仓合约也全部清空,回收现金7.6亿美刀。
这两笔交易的实际盈利都超过了预期。主要还是拜原油最近暴涨所赐。
此外,陈朝璘在高盛的美原油期货的交易也降低了部分仓位。
他在纽商所的原油期货合约共投入了40亿美刀,目前盈利只有27亿美刀。
之所以盈利这么少,是因为高盛配资杠杆太高,仓位不敢加得太重!
这个盈利虽然不能让陈朝璘完全满意,不过相比较他实际上只投入10亿美刀的本金,总也算是差强人意。
陈朝璘把这27亿美刀的盈利也变现出来。
如此一来,他手头掌握的现金就差不多40亿美刀了。
这40亿美刀就是陈朝璘在港市上掀风作浪的底气。
去掉这部分现金,陈朝璘现在在港城的主要金融资产还有在绿树金融的4000万美刀的原油5月和7月的看涨期权。
这部分期权未来行权后收益至少有10亿美刀。
那份利率掉期协议合约未来的收益也有将近2亿美刀。
高盛那边的40亿美刀的原油期货合约,陈朝璘预计未来能给他带来至少60亿美刀的净收益。
还有结构性期权合约,妥妥的差不多能赚回来30亿美刀。
高盛那边也有一些看涨期权,那又是好几亿美刀的收益。
一番盘算之后,陈朝璘自己都有些糊涂了,他也弄不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身家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即使这次收购最终失败,陈朝璘投入的资金被关住,那么他到7月中旬依然可以拿得出来百亿美刀的资金做空原油。
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好瞻前顾后的了。
陈朝璘决定即刻动手,对华仁置业发动闪电战。
高盛早已调查清楚了华仁置业的股权结构状况了。
牛峦熊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华仁置业37%的股权。
其余股权都分散流通在中小股东手里。
按照港交所的游戏规则,单一股东持股过5%需要举牌,举牌期间不得买入目标公司的股票。
关联方、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超过30%,则可发起要约收购。
不过要约收购终止后,一年内不得再次收购目标公司。
4.1日愚人节当天,陈朝璘主持召开了一场秘密会议。
陈朝璘聘请了何大状的律所为本次收购提供全程的法律服务。
高盛亚洲则同时担任交易商和财务人。
高盛将会为陈朝璘的这次收购提供40亿美刀的授信。
授信在陈朝璘及其关联方触发要约收购后自动生效。
会议开了一天,最终制定出这次收购的主要策略。
陈朝璘通过股份代持协议控制7个自然人账户。
7个账户同时抢筹,同时举牌。
最终陈朝璘公开要约收购。
7个账户理论上可以在触发时刻持有合计35%的股份。
在举牌后立刻发出要约收购。
这样华仁置业会因为重大收购事项不得不停牌公告。
到时候双方都没法从公开市场增持股份了。
接下来就是比拼财力和技巧了。
谁先抢到超过50%的股份胜利就属于谁。
倘若陈朝璘率先过线,华仁置业的控制权易手,陈朝璘接手公司。
不过如果牛峦熊抢先抢过线,则陈朝璘的这次收购以失败告终。
他投入的资金不仅要被冻结很长的一段时间,资金损失也会非常惨重。
毕竟抢筹的时候股价和陈朝璘甩包袱的时候的股价没法相比。
其实高盛非常不看好陈朝璘的这次收购行为。
首先,牛峦熊可不是等闲之辈。
他既然号称“股市狙击手”,嗅觉自然远胜常人的灵敏。
陈朝璘的7个账户的抢筹行为自然很难瞒过他的耳目。
到时候陈朝璘还在苦哈哈地为要约收购而奋斗,人家抢先一步下手率先过线。一切努力都将打水漂。
再一个就是高盛也不看好陈朝璘收购后能整合资源把华仁置业带上一个新的台阶。
华仁置业可不是汇鑫机械,牛峦熊经营多年,华仁置业内部早已经是铁板一块。
陈朝璘即使拿到华仁置业的控股权,迎接他的也不过是分崩离析的一个烂摊子。
这笔收购后从生意的角度来看,简直糟糕透了。
可是不管高盛方面怎么忠告,陈朝璘都是一意孤行地决定了。
陈朝璘有他自己的想法。
首先就是陈朝璘知道牛峦熊此刻正是最虚弱的时候。
牛峦熊大笔投资海外的债券市场,今年以来频遭损失,他的资金面此刻非常紧张。
也许30-50亿他可以毫不费力地筹措到。
但是他要想把股份提高到50%以上,至少要动用150亿港币。
陈朝璘不觉得牛峦熊有能力在仓促之间能筹集到这么多现金。
就算是牛峦熊能筹措到如此巨量的资金,自己收购宣告失败,那也没啥大不了的。
牛峦熊要想筹集如此庞大规模的资金,势必要收缩很多业务线,这就足以对他的事业版图形成打击了。
反正自己的这次收购纯粹就是为了出口气,恶心一下牛峦熊的。
再说牛峦熊是港市成名已久的人物,他在股市叱咤风云的时候,陈朝璘还没出生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