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如山倒。
多尔衮饶是枭雄,今天也不得不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的向东方撤退。
一路之上,被烧伤的士兵痛苦哀嚎着跟在队伍后面。
盔甲被烧黑,衣服被烧烂,头发被烧焦。
远远望去,昔日精锐的满洲铁骑兵如同一支叫花子部队。
多尔衮同学如果再手持一根绿玉杖,便是九指神丐洪七公他老人家的徒子徒孙。
祖大寿带领关宁铁骑盯在后金军队后面,一路穷追猛打。不要俘虏,喘气的一律砍死。
这是辽东汉人报仇的好机会。
俺们要把大凌河之战所受的屈辱,一定要还回去。
后金军队拖拖拉拉地渡过小凌河后,立刻毁掉所有的船只和浮桥,即使祖大寿派遣兵力砍伐树木,也需要半天的时间。
多尔衮站在河边回望,见明军正为渡河彷徨无计,以为逃脱升天,放声大笑,“天不灭我,天不灭我。”
后金士兵紧绷的神经立刻松懈下来,很多人累的瘫软在草地上,再也不愿起来。
日头已经偏西。
大半天滴水未进,多尔衮感到饥肠辘辘,命令士兵将伤马杀掉吃肉。
亲兵递过来一只水壶,“贝勒爷,能喝点水吧。”
多尔衮看了看面色被烧得黝黑的亲兵,“等下回攻占锦州之后,我一定让兄弟们屠城3日。为死难的将士报仇。”
忽然,军队右侧的树丛齐刷刷的倒下,露出乌黑锃亮的装甲马车阵地,绵延约一里。
阵地后面,一面红旗在风中猎猎飘扬,华夏军三个杏黄色的大字格外醒目。
多尔衮的话音嘎然止住,犹如正在鸣叫的公鸡被捏住了脖子。
“遭到埋伏,快撤。”
多尔衮对亲兵大喝一声,翻身上马便走。
士兵们拿着烤的半生不熟的马肉不情不愿的向后撤退,“还不如死了好,省得遭这份洋罪。”
远处的装甲马车车厢上,一扇扇窗户次第打开,露出黑洞洞的马特林机枪的峥嵘面孔。
贺人龙嘿嘿笑道,“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闯进来。”
一声“开火”令下,马特林机枪主射手开始瞄准,装填手准备好子弹箱,身强力大的两名副手开始手摇转柄。
各枪管依次旋转到12点钟的位置,开始激发,十根枪管,轮流喷射出怒火,50挺马特林机枪,射出像瓢泼一样的弹幕。
在每根枪管的回转一周的过程中,其相应的枪机在和枪管一起旋转的旋转体导槽内作往复直线运动,完成输弹入膛、闭锁、击发、开锁、抽壳等动作。
完美的机械组合,收割着人类的躯体。
在马特林机枪,每分钟可超过200发致命射速面前,后金士兵尽管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勇敢,但还是纷纷倒地。
与在后世的自动化枪械相比,这种速度实在是太慢。
但是现在还处于冷热兵器交换的时代,就是单发火绳枪,尚未完全普及。
周垣的战友们,认为这款机枪是个华夏兵工业了不起的成就,有资格获得华夏帝国元年的科技大奖。
贺人龙曾亲切的称马特林机枪为人体收割机。
吴三桂看得热血沸腾,对贺人龙说道,“贺将军,在下是否能试一试?”
贺人龙对机枪手交代了几句,请吴三桂上前,”小吴将军,您请.”
吴三桂大马金刀的操起马特林机枪,向后金士兵瞄准,枪管边旋转起来,并装填入枪弹发射。
一颗子弹旋转的击穿多尔衮的大腿,带着血肉向远处飞去。
多尔衮吃痛之下,险些摔倒。毕竟是一方枭雄,多尔衮居然一声不吭,继续打马狂奔,鲜血滴在地面上,如彼岸花一般的红。
望着后金军队远远的遁去,贺人龙下令打扫战场,盘点战斗成果。
祖大寿此刻已经渡过小凌河,带领辽东明军的众位将官向贺人龙表示感谢,“贺将军,大恩不言谢,以后有用的着我祖大寿的地方,绝不推辞。”
贺人龙笑道,“祖将军,你就别来那些虚的,帮助你们打仗,我们是要钱的。这叫战争红利。”
祖大寿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吃惊,胜利者有权提出自己的要求,天经地义。
战事结束后,吴三桂、祖大寿携带金银赶到天津,决定购买华夏军20门山毛榉大炮,3000支汉中三零式步枪以及相应的弹药。
雷恒拿着订单问道,“花10万两银子改善军队装备,祖将军就不感到心疼?”
祖大寿说道,“如果能守住锦州和祖先留下来的基业,花怎样的代价都值得。”
锦州保卫战取得胜利,捷报传到京师,朝野上下一片欢腾。
唯独大明皇帝朱由检,脸色阴沉得如下了雨。
锦州的监军太监发来了密报,这次胜利,主要是华夏军的援军起的作用,基本上没有祖大寿的什么事儿。
朱由检越来越对华夏军三个词敏感。
每听到华夏军这三个词的时候,都条件反射般的菊花一紧。
就如同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那条小猎犬。每次给狗送食物以前打开红灯、响起铃声。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铃声一响或红灯一亮,狗就开始分泌唾液。
摔了几个茶杯之后,朱由检渐渐的冷静下来,下令表彰祖大寿等人。因为,不管怎样,朝廷的军队,还是打赢了一场胜仗,大大的鼓舞了士气,辽东一带取得了暂时的安宁。现在他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正在河南作乱的高迎祥农民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